close

所羅門的偽證  

 

 

書名:所羅門的偽證

作者:宮部美幸

定價:單套740元

頁數:各部曲不同

出版社:獨步文化

發售日:2014年2月~2015年3月

購入處:無

推薦度:★★★★☆

 

新的一年開始,給自己一個挑戰:讀完一部有集數的長篇小說扣掉輕小說,上次讀長篇是《哈利波特》,這次挑戰宮部美幸的長篇鉅作《所羅門的偽證》,我沒有看過改編的電影,以前為了拍影片看過短篇集《鄰人的犯罪》,不過沒太大印象。偏向描寫內心世界的日本小說,有時候不是那麼容易讀下去,像桐野夏生《OUT主婦殺人事件》就寫得很冗長,每讀必棄,比較合胃口的日本作家只有小野不由美、乙一、谷瑞惠和東野圭吾。

囉哩囉嗦一堆,只是想說能讓我喜歡的日本小說並不多,但讀完《所羅門的偽證》,在我心目中這部已經和《解憂雜貨店》平起平坐。《所羅門的偽證》中文版分為三部曲:〈事件〉、〈決心〉、〈法庭〉,上下各兩冊,六冊合計2300頁,我花了三天半讀完,沒有再碰其他書,一心一意地投入宮部美幸的世界。故事比想像中更精彩,人物獨白直接衝擊讀者,既有不忍卒睹的惡意,又有深切悲傷,餘韻無窮,無疑是非常迷人的小說。

以下包含重點劇情,介意雷者請謹慎閱讀

 

 

聖誕夜前夕,拒絕上學的少年柏木卓也從學校頂樓摔落,被同班同學野田健一發現,白雪掩埋了他的身軀,只露出一隻手校方與警方以自殺結案,但一封秘密寄送的告發信,控訴以大出俊次為首的不良少年謀殺了柏木卓也,電視台記者茂木悅男介入,批評校方知情不報,風波越演越烈,又有一名被懷疑與告發信相關的女學生犧牲了。有人再也無法隱忍,以藤野涼子為首的學生決定站出來,召開為期五天的校內法庭,無畏打壓與嘲諷,只為追查柏木卓也死亡的真相全由學生組成的檢方與辯方兵分兩路,從那些看似與命案無關的人口中,慢慢拼湊出世界的樣貌……

三部曲大致內容如下。

〈事件〉→柏木卓也死亡到藤野涼子號召展開校內法庭

〈決心〉→檢方與辯方問話和蒐證

〈法庭〉→校內法庭開始到結局

自己感覺閱讀的順暢度是〈法庭〉>〈事件〉>〈決心〉,故事採多線敘事,對於不常讀小說的人可能不是那麼容易閱讀,尤其最初閱讀〈事件〉時很需要耐心才能進入狀況,但只要頻率對上,接下來就會不由自主把它看完(我就是遭到俘虜的其中一人)。

〈事件〉中多個重點人物的心理狀態,對照〈法庭〉的變化相當有趣,閱讀時可多注意。三部曲中花比較多時間讀〈決心〉,線索很紛亂,而且初期一直弄錯檢方與辯方的擔任角色。〈決心〉中,可以發現野田健一的重要性慢慢提高,他敏銳地覺察搭檔的心理變化,他的疑惑同時留在讀者心中,而所有疑點都將在〈法庭〉得到解答。

〈法庭〉節奏相當快,算是全套小說人物的回顧,檢方與辯方來回詰問激戰很刺激,旁聽席也喧嘩不止,法官一直敲法槌喊安靜也覺得很逗趣,尤其被告大出俊次常態性失控,只好不時請出動作迅速的練家子法警山崎晉吾壓制,我好喜歡這個穩如泰山的配角XD

宮部美幸的作品蘊含對社會的批判和反省,《所羅門的偽證》揭露學校體制之弊,從主劇情是由學生組成校內法庭,抵抗學校威權介入與官方說法就可見作者的用意。柏木卓也的父親亦於法庭陳詞:「卓也還說老師不可靠。溫柔的老師只是人好而已,沒有能力。相反地,也有些老師根本沒有教育者的自覺和才能,只為了滿足自我顯示欲還有對他人的支配欲而擔任教職,也有帶著暴力傾向的老師。在學校裡,學生是弱者,老師是壓倒性的權威,但他們卻沒有正確理解自己的權力從何而來,也不願意正確運用。……學校這個體制是社會的『必要之惡』,城東三中的老師卻不明白這一點。他們頂多只把學校當成一個神聖的場所。明明學校就只是一個方便老師這些掌權者、對他們而言舒適愜意的場所罷了。」,當然這套理論並不適用於每位教師,但教師擁有高於學生的權力,足以主導某些事物──此一現象確實或多或少反映於眾多教育場所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記憶與真相的鴻溝。柏木卓也是什麼樣的人?他為何會死?自殺還是他殺?誰必須為柏木卓也的死負起責任?問題太多太多,在法庭上,許多認識柏木卓也的人一一作證,但他們的證詞令人驚奇,柏木卓也的父親柏木則之形容兒子聰穎纖細,很年輕就思考高深的哲學問題,另一方面,哥哥宏之卻認為弟弟有著冷酷與操弄人心的邪惡面。這是對立又相容的兩個面向,因為纖細而對其他人的情緒敏感,因為聰穎到認為自己高人一等,便會去驗證自己的認知是否正確,測驗他人是否比自己愚蠢。

柏木卓也已經死了,這是最致命的前提,死人不會開口,而且柏木卓也從未提及他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也就是說,法庭上誕生的「柏木卓也」全來自他人的記憶衍生。茂木對法庭參與者的忠告如今看來意味深長:「追查真相,絕對不是確認記憶的遊戲或文字遊戲。」,然而如果不通過記憶,要如何找到真相呢?至少在本書,除了監視器與通聯記錄,柏木卓也本人乃至案發當天發生了哪些事──這些都是眾人的記憶拼湊而成。陪審團最後的判決,也是採信解讀事實上最可靠的說法,但卻不一定是真相的全貌,我想這個判決不只是為了柏木卓也,也是為了活著的人,為了寬恕那些人們認為自己未善盡職責的罪過。

最後特別提一下三宅樹理和大出俊次。這兩個人是惡意的對照組。第二部結束時,我都很討厭三宅樹理,松子去世那邊更是讓我厭惡到極點,覺得怎麼會有這麼沒人性的傢伙。但當神原和彥質問大出俊次:「告發信的寄件人描述根本不是親眼目擊的場面,主張莫須有的事實,告發了被告,這是為什麼?因為對於告發信的寄件人而言,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因為這是個難得的好機會可以將被告這個喜歡開玩笑的人、任意用他的玩笑傷害別人的人、享受用玩笑踐踏他人人格與尊嚴的人,從本校──城東第三中學這個社會驅逐出去。」,我突然明白到三宅樹理也是受害者,只是她用尖銳的憤怒去抵擋痛苦、去遮蓋松子死亡與自己不被信任的傷痕。城東三中許多人抱持著成見認定告發信的虛假,只有神原和彥努力理解三宅樹理的心情,這個女孩是那麼絕望又憤怒,她不想消失,想保護自己,所以只好──讓大出俊次消失。

「即使樹理的證詞是假的,但她的話中有著真實。她說她聽見大出同學鼓譟的聲音,說她聽見大出同學大笑的聲音。那確實是樹理親眼所見、親耳所聽的。不是那天晚上,柏木卓也在黑暗籠罩的屋頂上所受到的嘲笑與暴力,而是三宅樹理在這所學校度過的歲月中,一而再再而三,體驗過無數次的場面。」

如果說大出俊次的暴力來自不成熟的家庭環境與滿腔苦悶無處發洩,他的惡意直接、不經考慮,那麼三宅樹理的惡意就是在這種以別人痛苦為樂的惡意下細細琢磨、一把經年累月的利刃,這把刀沒有握柄,握著的人、刀鋒朝向的人都會受傷。

 

之前一直很好奇書名為何取作《所羅門的偽證》,終於在神原和彥結辯時找到答案。這是書中最發人深省的段落之一。

「指責被告是一個殺人犯,來抵銷他過去累積的霸凌與暴力行為,這樣是對的嗎?這就是正義嗎?」

「請各位不要屈服於這樣的誘惑。如果判處被告有罪,就等於認同了巨大的謊言。這是比五天來在本法庭揭示的任何一種謊言都更罪孽深重的謊言,是違背真實的偽證。不是別人,這形同每一位陪審員在各自心中的法庭做出了偽證。

「被傳喚至本法庭的證人,每一個都在這裡宣誓了。開始評議前,也請各位陪審員在心中宣誓。請對著自己的心發誓,說會面對實話、只面對實話。因為個未做出的裁決,關係到大出俊次這樣一個國三生的心靈。那是一顆一直以來只知道鬧彆扭、恣意妄為的心,但它仍然是一顆活生生的人心。活生生的心是會改變的,是有可能有變化的,請不要斷絕了那樣的可能性。請務必接納被告對這個法庭、對各位的期望。請給被告一個機會,讓他以不曾試過的方式面對自己,改變他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會面臨無數個艱難的抉擇,選擇可能指向二元對立的結果,沒有不偏不倚的中間值,就像陪審團只能裁定大出俊次有罪或無罪,去相信大出俊次會改變或將他予以驅逐。選擇的剎那,通常不會出現像小說中如此正式的法庭,也不會有那麼多雙眼睛注視你的裁決,我們所能仰賴、所要宣誓的對象往往只有自己心中的法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