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死去的家

 

 以前,我死去的家

 

書名:以前,我死去的家

作者:東野圭吾

定價:不明

頁數:不明

出版社:皇冠

發售日:2015年7月6日

購入處:無

推薦度:★★★

 

東野圭吾,台灣最廣為人知的推理作家之一,之前藉學校圖書館之便拜讀了幾本,最有印象的就是已經掛在博客來排行榜上超過百週的《解憂雜貨店》,對於人情的描墨相當精采。

本書風格與《解憂雜貨店》大不相同,充滿深沉的抑鬱感,原名《むかし僕が死んだ家》,皇冠譯為《以前,我死去的家》,是東野早期的作品,出版日是1997514日,日本亞馬遜總評價四顆星,中國則在前年先一步出版中文譯本《從前我死去的家》。

綜觀全書,沒有宏大的格局或精湛的犯案手法,東野圭吾選擇在有限的地域和框架中設置一個被遺忘的家庭的故事也更能看出推理布置之精妙

主角協助前女友,如今已為人婦的沙也加尋回二十多年前失去的記憶,兩人決定前往沙也加父親留下的地圖上指稱的小屋。

本書場景的描寫很細膩,大至行車路線,小至小屋擺設,都能給予讀者完整的場景投射。主角群一開始經由地下室進入屋內,這不尋常的入屋方法,起先就讓人毛骨悚然,更可怕的還在後頭,整間屋子的設置看起來竟像居住者不曾遠離,餐廳架上的二手雜誌、桌上擺放的小學練習本、掛起來的高級西裝等,明明是位於荒郊野外的小屋,鄰居也提及未曾看人出入,老實說,我一度以為自己在看鬼故事(尤其我又很愛《凶宅筆記》)。

一邊想這家人是失蹤到哪去了,被外星人抓走嗎?一邊繼續往下翻,這才發現東野圭吾早在前面把線索都鋪好了,屋內的擺設書籍時鐘與前主人留下的日記與書信,都是打開真相之門的鑰匙。日記跟書信的對比我覺得是本書推理中很妙的段落,乍看之下,會覺得A的說法是對的,但實際上B說法才能貫串人物表達的情感。

全書接近十萬字,從頭至尾毫無冷場,緊迫感就在反覆的推理和推翻論述中達到高潮,劇透閱讀樂趣會少一大半,推理部分就點到為止。

除此之外,主角本人也值得一觀,書裡並沒有提到他的名字,針對他的性格卻有詳實的側寫。

主角與沙也加高二分到同一班,對和自己似乎性格相仿的沙也加頗有興致。當時他和沙也加經歷第一次性愛後,如此評價:「但這種事根本無所謂,每個人都在做,就跟食衣住行一樣,認為這種事有重大意義的想法太無聊了。」,在不同普通情侶的認知關係下,兩人共同度過一段長達六年的歲月。

日後沙也加向主角坦白分手前她的心情:「和你在一起很舒服,但是,那時候我突然驚覺,不能繼續這樣下去。我們不可能一直拒絕周圍的一切,只靠兩個人獨立生活,繼續下去,會毀了我們兩個人。我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所以不能繼續做夢了。我當時就是這麼想的。」

這兩段側寫帶出高中時期的主角輕蔑他人的態度,這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優越感並不是特例,但他延續至今的疏離不僅止於年少特有的叛逆,而是來自成長背景中,無可抹滅的印記。故事最末,沙也加寄來的信隱隱看見出路的曙光,但主角呢?他是不是也被遺棄在他記憶裡的家,如同過去的「沙也加」?

【感謝皇冠出版社提供試讀機會】

 

↓ 日文版書封。

以前,我死去的家

 

↓ 中國簡體版書封。

以前,我死去的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