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廊上的嬰兒鞋

 

書名:門廊上的嬰兒鞋

作者:茱迪‧皮考特

定價:380元

頁數:560

出版社:臺灣商務印書館

發售日:2014年12月1日

購入處:無

推薦度:★★★

 

第一次閱讀茱迪‧皮考特的作品,她以《姊姊的守護者》成名,本書細膩刻畫書中人物的性情,並輔以魔幻般的情節,人物的轉變顯得深刻動人。

《門廊上的嬰兒鞋》從美國一九三零時代到現在,講述了曾經被掩埋的一段歷史是如何影響了後來的人,以及當初被視為低等人種,他們被迫流亡到異地,為了保存自己的歷史不得不與其他民族結合。

 

以下擷取背景介紹。

  在一九二○、三○年代,佛蒙特州的伯靈頓有一群思想激進的人,其中不乏醫生、律師、大學教授,例如小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美國著名法學家、最高法院大法官,美國詩人老奧利弗.溫德爾.霍姆斯之子)、柯立芝總統(美國第三十任總統,共和黨籍。佛蒙特州律師出身)、瑪格麗特.桑格(美國控制生育運動領導人、美國生育控制聯盟創辦人,提倡優生學)。這些人決定要保存該州原本的田園風貌,方式是去除那些他們認為不合格的人,擺明了說,只要是非屬於白人新教徒的皆屬之。

  他們從啟動一項調查著手,將那些開枝散葉的「墮落家族」圖繪出來。他們認為,這些不斷在救濟院、精神病院和監獄來來去去的家族在經濟上無異於一個無底洞,而這些人常常是阿貝納奇印地安人、法裔加拿大人和窮人。

  佛州在一九三一年通過了《佛蒙特州絕育法案》,支持這些人自願絕育。而雖然該法案的名稱是「藉由自願絕育以達人種改良之法案」,所謂「自願」不見得是出於自由意志,很多情形下,只要有兩名醫生簽名,就可以為某個個案進行絕育。所以說絕育的程序到底有多自願頗有疑問。在美國,有三十三州曾經立法通過絕育法案。直至三○年代末期,該計畫因為資金短缺無以為繼,但在這個計畫被畫上休止符之前,已有成千上百的阿貝納奇人和其他族群被施以絕育手術。

  優生計畫的終止是拜納粹之賜,納粹對美國這項計畫稱譽有加。二次大戰後,納粹科學家在戰爭犯罪審判庭中更是指出,他們的種族淨化計畫即是以美國的優生計畫作為基石。

  本書值得探討的是,在美國歷史上普通公民根據憲法原則捍衛自己的公民權不受政府權力侵犯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是,對於那些需要家人和社會照顧,沒有能力自己做主的弱者來説,他們的法律權利如何得到保護?正如同書中所提阿貝納奇印地安人,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和生活方式,卻遭受優生學法案的迫害,往往被送進精神病院和監獄,並且被迫做絕育手術。

 

 

書中羅列了部分當初宣讀的法案,許多詭異的偏見與獨斷的調查報告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現今我們通過研究知道人格的養成還不能斷言與基因有關,畢竟還涉及環境、教育等許多因素。

書中要角之一瑪芮迪絲是PGD(植入前胚胎遺傳診斷)的專家,這項工作至今仍存有爭議,擁護者認為這能協助父母避開遺傳疾病,擁有健康寶寶;反對者認為透過篩選放棄受精卵,是謀殺生命。跟優生學法案一樣,決定這些生命存亡的都是科學家,不同的是,瑪芮迪絲是許多父母的『最後一搏』,優生學法案卻是將某些人種無理由地拉到制高點,憑藉一己之見決定另一個族群在歷史上的去留。

故事採多線進行,以失去愛人的羅斯為中心延展,包括他的姊姊雪兒碧、姪子伊森、年老的吉普賽人阿濟.湯普森和七十年前便已化為一縷幽魂的莉亞等。羅斯痛失愛人後,處在自責中無法脫離;雪兒碧有一個罹患罕見疾病的兒子,她必須晝夜顛倒地陪伴;伊森渴望見到太陽,儘管太陽左右了他的壽命;阿濟深知語言的可怕,它生發的作用將影響世世代代,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受害者;為自身與周遭環境格格不入而苦的莉亞,死前選擇最為殘酷的方式報復她的丈夫。

這些角色歷經不為人知的苦痛,無論最後是生是死,終有一個力量將他們引領回人世,那是對情人的愛、對骨肉的愛,這是連法律都無法剝奪的強大。人一生中共同擁有的不只是失望,還有死亡,我們留戀死去之人,甚至渴望追隨他們而去,然而生者卻更需要珍惜,生命永遠只有這麼一次,我們永遠也不知道我們會遇見什麼樣的人,下一個他/她,很有可能便是我們此生追尋的「命運」。

【感謝臺灣商務印書館提供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N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